大雅国学。有趣实用的知识!

网站地图最新更新文章排行

算命一条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八字

帛书版《道德经》第一章(八字真人在线算命)

时间:2025-10-16人气:作者: 大雅国学

         八字真人在线算命测八字算命从今天开始,我给大家讲解帛书版《道德经》,帛书版与通行版是有很大不同的,八字真人在线算命测八字算命根据学界诸多考察,帛书道德经才真正由老子写的原始经文,其意境和研究价值要远大于通行版。


1684737804199.png


经文: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上德无为,而无以为也。下德为之,而有以为也。上仁为之,而无以为也。上义为之,而有以为也。上礼为之,而莫之应也,则攘臂而扔之。


故失道矣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忠信之薄也,而乱之首也。前识者,道之华也,而愚之始也。是以大丈夫居其厚,而不居其薄,居其实,不居其华,故去彼取此。


算命大师真人算命一条街与通行版是不一样的,通行版以"道可道″开启道经,以"上德不德″开启德经。通行版是把道经放前,把德经放后。道经讲的是宇宙万物自然本真的终始规律,德经讲的是个人德行心性修养的提升。


帛书道德经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,很明显老子的本意更看重个人修养的提升,甚至认为人定可胜天,这种排序,要比通行版更积极,更正面,对人的指导性也更大。


算算卦命理网先简单解释一下这段经文的意思,其意为:


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,所以实是有德,下德的人刻意求德,反而没有达到德的境界。


上德的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,下德的人只能有心添加各种人为因素去做事。


上仁的人有所作为,却是出于无意,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。


上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,于是就扬着胳膊强迫他人服从。


所以丧失道,就会失去德,失了德就会失去仁,丧失了仁,就会失去义,失了义就会失去礼。


礼标志着忠信的不足,又是祸患的开始。


所谓有先见之明,或预设种种与"礼″有关的规范及流程,不过是道的虚华无用,却是愚昩的开始,所以大丈夫要保留朴实,去除浮华。


朴实者,质也,表面浮华者,文也。《论语》曰:"文质彬彬(彬彬意为相当),然后君子。″然宁可质过于文,不可文过于质,若仅能二选一,自取质(实),舍文(华)。所以此段最后一句讲"故去彼取此″。


一个真正有上德,上仁的人,他做善事,只是他的普通行为,并没有刻意的心态,也不追求所谓的名声,所以从表面上,反而看不出他是上德上仁之人,这就叫"阴功积德″,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积阴德,而非明德,不必大张旗鼓地表现出来(甚至有些人还会刻意宣传),阴德之功之福,实要远胜于阳德。若很在意阳德,刻意追求"德、仁″的名声和形式,用佛法的观点看,就着了相,反落了下乘,反而无德,无仁。


《系辞》曰:"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"你是要道,还是要器?


老子将人分为德、仁、义、礼四个层次,前三者还分上下,上者还可圈可点。到了礼,即便是上礼,也是无人服从,干脆用强力逼迫他人服从,所以礼是最低下的。


理清这个思路,就可以明白同为道家集大成者的庄子,为什么看不起儒家,因为儒家所崇尚的恰恰是礼,孔子更以恢复周礼为其一生的目标。


但礼只是儒家的一种形式而已,儒家真正的核心思想乃是中庸,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庄子说得那么不堪,儒家对于治理和教化社会也是有相当作用和贡献的。


上古之风气,民风纯朴,老百姓一任其天真,浩浩渊渊,各安其性,各安其心,守其本分,是以上古之帝自可无为而治,率自然之性,一时民间老其老、幼其幼、贤其贤、亲其亲,安耕乐业,饮食调和,如此完美的状态。


当时的老百姓又哪里知道道德之名,更不闻仁义、礼智之说,却反而能抱朴完真,任气机之自动,与天地以同流,不教而化,无为而成,不知道德之名却与道德混而为一,于仁义礼智自足不亏,何等完美!


夫以道德并言,道为体,而德为用;以德、仁、义、礼合论,则德为体,而其余三者为用。


至后世所谓之圣人,不能做到"无为而治,不言而教",却为教化百姓起见,甚或出于私心而立道德之名,更演化出仁、义、礼之说。


其实道德中自有仁义礼,原本就无分彼此,但后世却将其一一分裂开来,实则于大道极为不利。有感于此,所以老子在《道德经》其他章节写了一句"故大制不割″。


总而言之,至此道德仁义礼智分矣,形而下之,落于下乘,最后反而导致社会人心之变诈,失却以往的民风纯朴。


老子思欲众人返本还原,又于其他章节写了一句"归根复命"。


按老子的说法,上德无为之人,惟率其性,反而不知有德,却其德常存。下德有为之人,知德之美,因爱其名,好行其德,却反失其德,由有德反而为无德也。


正所谓"忘机者息天下之机,好事者启天下之事″,由于这些追求德名者的刻意作为,于是社会变成多事之秋,风俗浇漓,人心变乱,天真汩没。


好在仁亦分上下。上仁出政施仁,清源正本,易乱为治,转危为安,虽然势不能不为,然虽有为,却因时制宜,去除弊端,所以老子对上仁仍冠以无为之名(上仁为之,而无以为也)。至于上义上礼,则根本搭不上无为的边。


感叹及此,所以老子写道;"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″。迄于后世,人愈变,事愈繁,而忠信之坏已极,不得不言礼以维持之。但即便如此,到了孔子那个时代,连"礼″都崩坏了。所以老子写道;"忠信之薄,而乱之首也。″


又比如智计谋略,如预度先知(前识者),乃由诚而明,不思而得,不学而能,自然虚明如镜。但此乃道之华,非道之实,且察察为明,必流于虚诬诈伪而不觉(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),所以老子写道;"前识者,道之华而愚之始也。″


是以大丈夫有真识定力,知敦厚为上,故取其厚,不取其薄。知虚华之非智,故取其实,不取去华。去取适宜,则大道可得。